第74章 原来是伪创新(1 / 2)

林婉儿家的客厅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氛围轻松又愉悦。

她轻声地对李编辑说:“李编辑,您好不容易来一次,一定要留下来吃顿午饭再走。”

李编辑抬头看了看表,发现时间还来得及赶动车,于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了。

林婉儿高兴地转身进了厨房,开始准备午餐。

客厅里,高传龙和李编辑一边品着香茶,一边热烈地聊起了文学的话题,两人的交流非常投机,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高传龙谈及自己心血之作《刀神传说》,有些忐忑地问道:“李编辑,您觉得我这本小说主角刀神李流水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场,这算是一种创新吗?”

李编辑放下茶杯,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高先生,敢于写这种主角隐藏在幕后的小说,确实需要勇气。

这种写法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多见,但也并非没有先例。

我记得有一部叫《临启高宋》的小说,就采用了类似的写法,主角在整个故事中都没有直接出现,但却通过其他角色的叙述和行动,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存在和影响。

你的小说,可以说是在这种写法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高传龙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但又有些担忧地问道:“那在武侠题材方面呢?我这样的写法,会不会让读者觉得过于新颖,难以接受?”

李编辑摇了摇头,说道:“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创新和突破。你的小说在武侠题材中采用这种写法,确实算是一种创新。当然,创新也意味着风险,但只要有好的故事和文笔,我相信读者会接受的。”

高传龙又问道:“像《刀神传说》这种群像小说,现在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毕竟现在流行的是主角光环强大的作品。”

李编辑微微一笑,说道:“文好可破。群像小说并不是过时了,而是需要写得更好、更有深度。你看温瑞安的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就是群像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至今仍受读者喜爱。只要你能够刻画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构建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群像小说同样可以焕发出新的光彩。”

高传龙听完李编辑的话,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慨。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小说创新,这其中的难度,真是超乎我的想象。我曾满心欢喜地以为找到了新的写作方向,现在看来,或许那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伪创新。”

李编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很多作者都误以为自己的写法是创新的,但其实前人早已涉足。这往往是因为阅读量不够广泛。”

高传龙进一步追问:“那在武侠小说中,加入现代素材或者现代价值观,这算得上是创新吗?”

李编辑稍微思考了一下,回答说:“这个嘛,或许可以算作是微创新吧。”

高传龙听后,不由得苦笑一声,感慨道:“看来,我的《刀神传说》也不过是伪创新之作罢了。”

李编辑听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安慰道:“高先生,别灰心。身为作者,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真心想写的小说。你已经实现了心愿,创作出了像《刀神传说》这样别具一格的作品。我听说你正在写的《刀仙传说》也颇受好评,甚至有火起来的趋势。”

高传龙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没错,我的《刀仙传说》已经拿到了起飞小说网的‘精品徽章’!”

李编辑微微一笑,扶了扶金丝眼镜,赞许道:“这足以证明你的写作天赋。你不仅能写出迎合市场的小说,也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继续加油,未来可期!”

高传龙听了李编辑的鼓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文学创作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高传龙突然转换了话题,有些忧虑地问道:“李编辑,现在纸质书的出版情况怎么样啊?我一直很关心这个问题。”

李编辑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不容乐观啊。我上班的‘时光出版社’现在大部分书籍都是作者自费出版的,一年下来,纸质书销售不足十本的书籍占了80以上。”

高传龙听罢,心中一紧,他想到自己的小说《刀神传说》若是出版,恐怕也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他不禁唏嘘道:“这么说来,纸质书的市场真的在萎缩啊。我担心我的小说到时候也会销售惨淡。”

李编辑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高先生,别太担心。现在的市场趋势是电子书和有声书比较受欢迎。我们可以将《刀神传说》以这两种形式在全网发布,相信会有不少读者喜欢的。至于纸质书,我建议不宜印刷太多,可以先印个100本左右,以后可以作为签名本销售。”

高传龙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建议很中肯。

他又问道:“那《刀神传说》出版大概需要多久呢?”

李编辑想了想,回答道:“正常来说,需要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要经过三审三校,确保内容的质量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