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闹掰(1 / 2)

大年初一要吃素,安老太端了一盆糯米面给三个儿媳妇。

“咱们今早吃汤圆,新年的第一顿吃汤圆,全家一年到头都团团圆圆的。”

新年吃汤圆是南方的风俗,安老太也是搬到梨花村才知道的。

前几日还好奇的从方婆子她们口中了解了好几种汤圆馅的做法呢!

恰巧小七变出来的东西里有糯米粉,安老太秉着入乡随俗的道理,便打算也给家人们安排上。

不过她们今年准备的不够充分,馅料只能用昨日剥好的花生炒熟,碾碎,再加上红糖了。

小七支着下巴看着娘亲和面,二婶炒花生,三婶切红糖,暗暗可惜空间里没种芝麻,还有核桃,若是再加上这两样汤圆就更完美了。

不过今年是来到梨花村的第一年,就先将就着过吧!

等明年一定要早早准备好这些东西,再提前让祖母做上一些醪糟,汤圆加上醪糟,再冲上一个鸡蛋,那一口下去,小七光是想想都流口水了。

比起饺子,安家人更是没吃过汤圆,不过想着包汤圆和包饺子应该也差不多。

而且汤圆是圆的不用捏造型,甚至连面皮都不用擀,直接用手捏出一个小窝窝包上糖馅,再团成圆便可以了。

别听安老太说的简单,真做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毕竟她们都没包过,也就安老太从方婆子口中听了几嘴,此刻给大家复述出来。

好在都是干惯了活的人,几人一人捏废了几个后,便渐渐上手了,虽然汤圆表面上难免粘上了一些糖馅,不过并不影响食用。

四个人一起包汤圆,和好的一锅糯米面很快便都包完了。

有了昨晚煮饺子的经验,今日她们煮汤圆时更得心应手了。

将家里人要吃的汤圆都煮好捞出端到堂屋后,妯娌三人又重新回到厨房把方才被他们捏废的那些面皮也丢进锅里煮了吃了。

农家没有浪费粮食的习惯,更何况这些都是上好的细粮,往年别说吃了,见都见不到。

因为没去请李家母子过来吃汤圆,所以一放下碗,安老太便催促安大山夫妻二人给他们送粮食过去。

送的粮食不多,半袋子粗面,半袋子土豆掺红薯,外加一些豆子,还有着邻居送给他们的蔬菜。

毕竟安家的真实情况也不好,若不是有小七,他们自己吃饭都困难,能送这些已是仁至义尽。

虽然心里已经确定了李承景并不是小景,但小七依旧想看看他的手腕,毕竟这是目前唯一的证据。

所以安大山夫妻出门时,她果断跟了上去。

左右都是在村里,离得又不远,李如芸也没拘着她,叮嘱她不许给二叔二婶添麻烦便由着她去了。

见小七要去李家,安文平眸光一闪,便表示也要跟着去。

安文平做事一向稳重,大家自然也不会管他。

于是他很自然接过陈桂珍手里提的东西,而陈桂珍则用空出来的那只手牵着小七,四人一路往李家走去。

对比安家坐落在村子的尾端,李家的那个小院子则在村子的中部,四周邻居众多,相比安家来热闹多了。

尽管有大年初一不走人户的习俗,但离得近的人家依旧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谈天说地。

安大山四人到时,远远便看见吴氏正和周围几户邻居家里的妇人说话。

随着四人越发靠近,她们说话的声音就越发清楚。

好像是吴氏在和几个妇人讲述她们母子在逃荒路上的经历。

隐约间似乎还提到了小七,提到了安家。

因为被人围着,吴氏并没有发现安大山四人的到来。

四人便也干脆就这么站在人群外听着她眉飞色舞的吹嘘着她们母子是如何救了小七的事,却闭口不提安家一路上对她们母子的照拂。

甚至还明里暗里说安家人一点也不知恩图报,把她们娘俩丢在镇上便走了,昨晚请她们去吃饭连肉都舍不得给她们吃,眼见她越说越过分,四人的脸色也越来越黑。

直到旁边的妇人发现了安大山一行人,拉了拉她的衣袖提醒她,她这才讪讪住口。

听了半天,陈桂珍早就忍不了,将小七交给安文平,便扒开人群走到最前面扯着嗓子和她掰扯。

“吴氏,你们母子虽救了我家小七,但一路上我们安家也算对你们照拂有佳,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吃的喝的,只要有我们一口,便没短了你们一分。

你说你男人为了保护你们母子被流民给杀害了,我们便一路护着你们到了永安镇。”

“当初是你们自己要在镇上住的,还将你们送到牙行去找合适的院子,现在你居然颠倒黑白说我们安家丢下你们母子两人。”

“还有昨夜,我家男人和小叔子好不容易在山上、河里弄到一些荤腥,自己家都不够吃呢!

念着相识一场,好心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