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到达嘉仁府(1 / 2)

原本走官道只需大半月便能横穿景阳府,但因为绕路,安家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走出了景阳府,进入训安府地界。

进入训安府后,安家原本打算继续走小路避开流民们的,但走了一段避无可避的官道后,他们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训安府境内虽然依旧遍地流民,但这些流民们明显和他们在景阳府见到的那些近乎流寇的流民们不同。

在这里已经没有遍地吃人的现象了,流民们虽然也有卖孩子的,但都是将孩子卖到一些大户人家当下人,再差的也是卖给人当童养媳,或者是花楼里。

若是以往,安家人也是接受不了的,但见识了毫无人性的易子而食后,他们倒是很快便释然。

无论被卖的孩子们今后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生,至少命保住了,活着才有希望。

越往训安府内走,情况便越好,到达一些城池时,官兵们虽然不允许流民进城,但城门外有不少善心的富人家搭的救济粥棚,流民们可以免费吃。

若是运气好遇到大方些的善人家,粥里的米粒多,能吃个半饱,即便运气不好,也能吃口热乎的。

原本李家母子也是要邀安家人一起去粥棚讨粥的,可安老头考虑到安家的孩子以后要走科考之路,又结合了自家的情况,便拒绝了。

他们虽然看起来和那些流民们没什么两样,可奈何大黄牛太惹眼,而且他们虽然没有粮食了,但却还有银子,还是将机会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吧!

安老太数了一些铜板给安大海,让他和安文平去城里买些粮食回来。

李家母子见安家不去讨粥,他们便也没有去,不过也没有随安大海父子进城去买粮食的打算,只静静站在一旁,默默看着他们的动作。

原本守城的官兵见安大海两人这一身着装是不让他们进城的。

可见安文平拿出路引和学子身份证明,且他们又确实有钱交进城费,这才放行。

进了城后父子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还好这里的进城费不高。”安大海庆幸道。

他们之前在景阳府时也曾经过城池,可那些城池门口没有善人施粥便算了,入城费还高的离谱。

一个人就要三十文,都够他们买一斤细粮了,若是买粗粮,能买三四斤,这还是粮食贵的时候呢!若是丰收年能买更多。

除了高额的入城费外,还有那些吃人的流民,为免被人盯上,所以即便身上有足够多的银钱能够交付进城费,安家人也根本不敢在那样的环境下拿出银子进城去买东西。

父子两人对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只能一路厚着脸皮和人打听粮油铺子的所在。

一路上虽然大家看他们的眼神有些奇怪,但好在也没多说什么。

有热心的人见他们这副样子,还好心的给他们指了城里最便宜的那家粮铺。

两人高兴谢过后,便直奔粮铺而去。

店铺的伙计并没有因为他们此时衣裳褴褛的样子便轻贱他们,反而耐心的介绍了店里的粮价。

还委婉建议他们购买更便宜的旧粮,“这些虽说是去年的陈粮,但我们保存的要好,一粒发霉的都没有,完全不影响食用,而且价格比新粮便宜了将近一半,此时购买最是合适不过了。”

安家本就是看天吃饭的庄户人家,收成不好的时候饿肚子都是常有的事,有的吃就不错了,哪里会在乎新粮旧粮。

父子两人一合计,当即便听店员的劝,买了一百斤旧粮。

这旧粮六文一斤,他们买一百斤也不过花了六百文,一家人省着点吃,勉强撑十天。

倒不是他们不想多买,一来多买容易引人注意,路上不安全。

二来,嘉仁府除了有四大书院之一的青松书院外,还是东陵四大粮仓之一,越靠近嘉仁府粮食便会越便宜。

买好粮食后,两人又随便买了些盐,让店员将一百斤米分装成两袋,一人扛着一袋便往城外赶去。

买到了粮食,一家人并未在城门口多逗留,拉着牛车便离开了,李家母子自然也跟着他们一起。

离开城门一段距离后,他们找了个偏僻的地方就开始生火做饭。

李家母子没有粮食,在安家妯娌三人忙着做饭时,李母便厚着脸皮跟着她们一起忙活。

尽管李如芸三人一再表示不用麻烦她,她还是不断凑上跟前。

所以到吃饭时,安家人自然也没少了她们娘俩的份。

当然,安家一开始便没打算将她们撇开,毕竟她们娘俩是小七的救命恩人,李承景日后还有可能会是安文平的同窗,就冲着这点,安家也断不会苛待她们母子。

吃完饭,一行人继续赶路。

训安府内治安不错,尽管一路上也会和流民们多有摩擦,但好在都是些小事。

历时半个多月后安家也终于带着李家母子二人走出了训安府,踏入他们心心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