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青铜太阳轮的用法(2 / 3)

艺,这是缺一不可的。

紧接着叶真说道:“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怎么测量的。

《周礼·大司徒》里面记载。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可知周人是以表圭测日影,夏至日,八尺之表,影长一尺五寸。

说人话就是tga=a/b,a为太阳高度角,a为表长,b为影长。”

说到这里有一些观众已经开始有一点迷糊了。

叶真继续在黑板上写道。

“在青铜太阳轮形器上,我们也可以找到这个数学关系。

前面提到的那个神奇的36度角与该等腰三角形的高、二分之一底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就构成了上述数学关系。

tga=a/ba=36°是三星堆地区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a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一半,b等腰三角形的高。

……此处省略很多字。”

只见叶真一通的计算。

这一些小小的计算量,对于叶真的大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有一些观众不过是出神了一下而已。

再看节目的时候,叶真已经在黑板上写满了。

“卧槽,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我不过是玩了一下手机而已。”

“有内味,我不是在上网课吧!”

“我妈问我怎么那么用功学习,现在还在看网课学习,我哭死!”

经过叶真的解释和计算之后。

叶真指着黑板说道:“这样计算,就可以得出来三星堆这里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是多少。

和我们用现代工具测量的只相差一分而已。

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精准。

冬至日和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表长、影长都固化在青铜太阳轮形器中了。

伱们说这不是测量仪器是什么?”

一些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看傻眼了。

“怎么可能,这青铜太阳轮居然真的是测量仪器。”

“三星堆的古人,居然有如此精确的历法吗?”

“和我们现代仪器测量的只相差一分吗?”

“如此发达的数学和制作工艺!”

这说明当时制作这青铜器的人,要同时懂得天文历法、数学知识还有青铜器的精准制作。

才有在数千年之后,还能够这样的准确。

这是缺一不可的!

老吴激动的看着叶真,“没想到他居然解密出来了,这青铜太阳轮居然是一个天文测量器。”

“这样反面说明了,当时三星堆人的天文学知识极度发达。”

“和我们现在都不相伯仲了。”

这是多可怕的事情?

数千年前的三星堆古人就已经拥有和我们现代媲美的精准度。

并且这一切都浓缩在了一个青铜太阳轮里。

如果不是叶真的话,谁会知道这居然真的是一个测量器。

“叶老师是真的神了!”

“他到底是怎么知道那么多的啊!”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电视。”

那一些考古界的专家和历史学家都不说话了。

因为他们还是有一点专业知识的,叶真只要写出来他们还是能够看得懂。

不过也是因为如此,他们知道叶真说的一点错都没有。

这青铜太阳轮不是什么装饰品也不是什么盾牌。

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测量器!

叶真这发现足以是去发一篇学术论文了。

他们已经有人心里已经蠢蠢欲动了。

在学术界里抄袭和夺舍发表什么的,早就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不然你以为学阀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叶真笑了笑,“大家看到了吧,这三星堆遗址是多么的神奇。”

“三星堆的古人拥有远超当时那个时代的天文学知识。”

“可是上面我提到的东西,还不是三星堆里最神奇的。”

因为到今天为止,三星堆一直还在挖掘的状态之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挖掘,是第三次挖掘。

可是在这之后的二十一世纪,可是有第四次挖掘!

并且这一次挖掘当时很多人应该有看过新闻报道。

甚至有人经过这挖掘的直播过程。

但就算如此,这挖掘出来的东西,不过是三星堆遗址的千分之二左右而已。

可以真正算得上是冰山一角了。

“在两个祭祀坑里面,还出土了一根黄金权杖。

这黄金权杖就属于是一号坑了。

当时那青铜大立人为什么有人说手里有可能握着一根权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