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新任尚书府的请帖(1 / 2)

扩建百寿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百寿堂已经是顺安侯府后宅最深处了。工匠往来进出,终归是不方便。

而且,要扩建百寿堂,那百寿堂暂时就不能住了。甚至连云淑的听雨轩和钟先生住的明心院都会受到影响,暂时住不了人。

一旦开工,三个院子的人都要另寻他处安置。

这也是荣恩清之前临了还搁置此事的原因。

不过,这一次荣恩清是铁了心要扩修百寿堂了。吩咐完李管家去寻找工匠,便开始带着三个院子的人挪地方。

因为荣恩清不想工期拖得太长,所以让李管家多寻些人来,务必一个月内完成扩建任务。

这也就意味着,三个院子的人只需在别处住一个月就可以了。

所以大家便只收拾了日常用品和时下要穿的衣物等,花费了两天时间,便各自换了个地方住。

百寿堂的人,换去了以前二房住的听枫院。

听枫院很大,足够住下祖孙五人,以及百寿堂和云英她们几人的下人了。

安置好上下人等之后,见听枫院的房间犹有富裕,荣恩清差点又要改变主意,寻思是不是直接将听枫院的牌匾换成百寿堂得了,还费什么劲扩建百寿堂啊?

幸好绣彰善意的提醒了一下上次扩建的事情。荣恩清这才作罢。

云淑和听雨轩的人暂时住进了以前三房住的听澜院。

钟先生则是搬进了听荷院。云落和百寿堂几个小丫鬟每日读书的地方也换到了听荷院。

因为云英、云艾、云蓝三人以前就分别住在这三个院子里,虽然年纪小,可搬出去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对这三个院子都还很熟悉。

于是,三姐妹今天在这个院子玩,明天在那个院子玩,一点都不拘束。

荣恩清见状很是欢喜,便也安安心心的在听枫院住下了。

待搬完院子的第二天,李管家找来工匠也进了府。

就在顺安侯府忙着修葺宅院的时候,时间悄然走进了冬月,正是天寒地冻,各自窝冬的时候。

可就在这个时候,荣恩清却久违的接到一封请帖。

请帖是月前刚走马上任的新任礼部尚书阳家送来的。

新任礼部尚书叫阳迁,和荣明朗一样,也是从外地提拔进京的。

阳家是山东那边历史悠久的世家大族,可这次入京却十分低调。

当荣恩清遍寻名医为孙女治疗耳朵一事引走众人目光的时候,阳家悄悄的进了京。

当众人还在看荣家和顺安侯府扯头花的时候,阳家已经悄然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而这张请帖,便是阳家准备融入京城圈子的敲门砖。

这次宴席的主题是围炉煮茶,倒也适合这冰天雪地的氛围。

只是,阳家的帖子上,清楚的写着邀请荣恩清和云晔一起去。

这就有点难办了。

穿过来这一年,荣恩清除了自家举办的宴席之外,就参加过安国公府举办的宴席。那次宴席还是目的明确的相亲宴。而且,云淑一直都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身边又有安阳县主护着,虽然宴会中途出了点事,但也算有惊无险。

可这次,阳家让她带着云晔一起过去。

云晔九岁了,过去之后是不可能跟着她往后院凑的。势必要单独去前院。

荣恩清担心,到时候要是云晔一个人在前院,出了什么事,她都照应不过来。

最主要的是,阳家这帖子来的莫名其妙的,由不得荣恩清不担心。

顺安侯府名声差,又没有人在朝堂上当值,在京城的地界上,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存在。

没看这一年来,京城的宴会不说成百上千,大大小小几十个还是有的。可从始至终,就只有安国公府邀请过顺安侯府一次。其他人全都下意识的无视了顺安侯府。

在这种情况下,阳家又为何要邀请顺安侯府呢?荣恩清可不记得云家和阳家有什么交集。

因为放心不下,荣恩清便让南山去打听了一下阳家宴会的情况。

南山打探了两天,回来禀报说,阳家将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和勋贵人家都请了。而且各家有名有姓的、年龄在十岁左右的小公子,都在邀请的名单上。

南山还特地打探了一下阳家的情况。回禀说,阳迁夫妻这次进京,带着小儿子一家在身边伺候,除此之外,还带着两个大孙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

看样子,这次宴会除了露个脸之外,阳家也有提供机会让孙子结交朋友的意思在里面。

听到南山打探回来的消息,荣恩清悄悄松了口气。

提前让云晔跟书院请好假。

到了宴会这天,荣恩清收拾收拾便带着云晔前去赴宴。

因为阳家这次邀请的都是京城最上层的人家,所以荣恩清也没敢托大,早早的便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