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做柿饼2(1 / 2)

“削下来的柿子皮不要丢了,都放在脚边的筐里,等会儿还有用。”

李淑兰说完,将四郎削在脚边上的柿子皮全都搂进竹筐里,越看越是心惊,这娃刀咋就使得这么好,装了半箩筐了,居然就削断几根。

要不是为了怕娃太劳累,她还真想将手里削皮的活儿全部让出去,谁让他们几个加起来都不如四郎一个人的技巧。

再一看这娃,越削皮越静心,已然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许是前世看的小说有点多,李淑兰竟然能够用这么玄幻的词来描述此刻的四郎。

是的,物我两忘,她没形容错。

现在那娃专注的已经听不见身边传来的声音了,眼里的世界仿佛只能容得下那一个个圆润饱满的小柿子和溜尖的小刀子。

菊丫看着她娘直愣愣地盯着四郎,便好奇的在四郎脚边的竹筐里放了好几个柿子,可他愣是像没看见似的,仍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菊丫:这才叫真正的沉浸式削皮吧,别人完全不能打扰到他的。

她扯了扯李淑兰的袖口,小声道:“娘啊,你觉得四是真没注意到还是假没注意到啊,我动作明明那么大了。”

李淑兰又瞟了四郎一眼,“我觉得他是真没注意到,你现在就是把柿子全倒在他筐里他估计也觉察不到,他整个人就跟钻活儿里似的。”

菊丫也吃惊得很,“还是第一次见到四这副模样,有点渗人就是了,但是他这个专注力还真是不得了,但凡能沉下心做一件事,估摸着真能混成一代宗师。”

“宗师?”李淑兰疑惑问道:“什么宗师?”

菊丫贴在李淑兰耳边小声道:“娘啊,你都不看非遗纪录片的吗,那些能工巧匠沉浸的时候跟四一样一样的,若说是成宗师估摸着就是个玉器漆器瓷器之类的了。”

“啊?可四不是要去读书吗?”李淑兰有些迟疑,“你也知道的,在这古代,有个功名傍身是最好的保障,咱家就只有四能考,若是他去学了匠器,那咱们家越往后不就越难吗?”

菊丫知道李淑兰的意思,要么他们家就一辈子做点小生意,不去碰别人的蛋糕,不然没有点依仗真的寸步难行。

但是一直做小生意也是不可能的,人都有向前一步的欲望,才不会仅仅满足于眼前的蝇头小利。

可是若是四实在不喜欢读书,菊丫也不愿意看着他为了家里去做自己厌恶的事,那样他会很难受的。

“娘啊,如果四真的不喜欢读书那咱也不能勉强,不然对他也没有好处,不过他现在还小,先试读两年等他懂点事了再说。”

李淑兰在心里叹了口气,自己一时急躁怎么就生出了那么不堪的想法。

怎么能把全家的希望都绑在一个八岁的孩子身上,他们自己尚且扛不住,他一个小娃又为何非得去背负?

“你说的对,是娘一时想岔了,不过家里不是还有三郎吗,他好像很想读书,若是能读出来也是一样的。”

“娘说的对。”

“嗯?姐,娘说什么了?”刚削完皮的四郎随手擦了把脑门上的薄汗,一脸好奇的问道。

菊丫摆了摆手道:“没说啥,闲话几句罢了,你继续削皮吧。”

“姐啊,我筐里的都削完了。”说完,还把菊丫和李淑兰脚边的筐都拖了过去,“姐,我帮你们削皮吧,我觉得这刀可好玩儿了。”

“成,你不累就继续削,正好握刀握得我手疼。”

现在院子里就两个削皮主力军:三郎和四郎,剩下的李淑兰和菊丫则是忙着将落到地上沾了灰的柿子皮淘洗一番。

一个时辰后,四郎终于停下了手里的刀,坐在小马扎上呼呼喘气。

“累死我了。”

三郎拿着帕子在他脸上一通乱擦,“这帕子浸了水的,现在是不是觉得清爽点了?”

“这井水老凉了,你咋直接按我脸上了,好歹跟我说一声吧。”

见到三郎有些无措,菊丫心知他还不太适应这边,总把自己当外人,便说了四郎一句。

“刚刚三郎叫你好几回,你应都不应,再说了他也是好心,不然你一脑门汗等会儿又嫌脸上粘的慌。”

“好吧好吧,我不说了。”四郎也知道自己语气不好,稀里糊涂就想蒙混过关,随即又受了菊丫一个白眼。

“行了,你们几个赶紧来帮忙,你爹烧的热水都在锅里闷好久了。”

“来了!”

三小娃都想知道柿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因此赶忙搬了院里的筐就往厨房里去。

菊丫以前也只吃过现成的,没成想爹娘居然还会这门手艺,目光便好奇的一直跟着李淑兰的动作游走。

只见她先倒了一盆削好皮的柿子在锅里用热水煮,约莫一两分钟就捞起来换下一批,重复几次操作,将所有的柿子全部煮过一次后,李淑兰就给他们几个下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