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依稀往事(1 / 2)

简短的会议结束后,一家子就往回转。

回去的路上因为没推板车,所以步伐轻快,半个多时辰就到家了。

推开一点都不防盗防偷窥的篱笆院墙,夫妻俩正准备在厨房给家里娃做顿好的庆祝。

刚洗净手准备切菜,许金全就找上门了,看神色像是不太开心。

仿佛是不常来三弟家,许金全来的时候竟然能眼见的有些犹豫。

许福全夫妻俩对视一眼,干脆没等人进来就迎出去。

“大哥,找我有啥事儿吗?”

“也没啥事,爹让我来告诉你一声,别忘了明日要缴粮税和布税,得早点拉了粮食去里长那,有官兵来征收。”

“还有就是娘建议你们多备半口袋粮,”说到这儿的许金全叹了口气,面色更加凝重,“今年粮税布税收完,这任县令就要致仕了。”

将话带到的许金全满意地看着自家三弟也逐渐凝重的神色,心想他可算是有点担当了。

要知道往年这时候都是三弟妹一人负责,一个人用背篓来来回回背几趟才运到里正家,今年可算三弟也能派上用场了。

说完后,许金全在原地顿了顿,似是在纠结。

许福全微愣,随后反应过来,“大哥,进去吃顿饭再走?自分家后,你都难得来一趟,总得让我这做弟弟的尽点心意嘛。”

嘴上说的真诚,心里其实想的是:哥啊您快点回吧,饭还没做,今儿累得慌,实在不想多做一人饭菜。

您哪来的回哪去,等他休息好了再慢慢谈心意,到时候一定双倍奉上。

而许金全想的则是,要不要让三弟暂时把板车还回来拉完粮食再借他呢?

可是纠结了半晌还是算了,有自己和二弟,还有自家俩小子,一趟应该背的完。

干脆就留给三弟,毕竟他懒惯了,又不下地,细胳膊细腿儿的肯定没啥力气。

就那么短暂思考的几秒结束后,居然听到三弟要留他饭。

他心里感到熨帖的同时,嘴上却拒绝的飞快,“行了,有机会再说吧。话我带到了,先走了。”

许福全客气招手,“走啥呀大哥,留下来吃顿饭呗~~”

“不了不了,你们自个儿慢慢吃吧。”

菊丫是在夫妻俩倒回厨房时走过来的,手里还捏着把后院地里的青菜。

“爹啊,刚是不是大伯来过,我好像听到他声儿了?”

“嗯,告诉我别忘了明儿是收税的日子,要早早到里正家排队。”

李淑兰示意菊丫去洗菜,她拿了个水盆就坐在檐下,一边洗一边琢磨厨房里两口子的动静。

咋的了,刚让她去摘菜的时候那两口子不还喜气洋洋的吗,怎么一会儿工夫不见就愁眉不展了?

难道是……乐极生悲?

菊丫将青菜淘洗了好几遍,递到厨房的时候不确定地问了句:“咋了,是不是大伯说什么不好听的话了?”

按理说不应该啊,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她算是看出来了,自家大伯就是个老实葫芦。

平时就不会说什么撒谎撩屁的话,闷得不行,应该也不是毒舌那一挂的吧?

许福全手里咣咣切着菜,头也不抬道:“缴税都是小事,主要是你大伯带了个消息,说是这回税收完县里就要致仕了。”

“致仕了,然后呢?”

菊丫一愣,他们芙蓉县的县令是哪位来着?好像是姓钟吧?

但是脑袋里倒腾一圈儿都没想起他在任上有什么建树,没搭桥也没修路。

“这钟县令吧,我这个小老百姓也没见过,只是听人说他信奉道家,在咱芙蓉县主打一个无为而治,不主动揽事也不爱管事。”

“咱芙蓉县毕竟在益州,物产丰富,自行运转的底子也还不错,所以在他治下没出什么大问题,除了税收高点之外,老百姓也活的松快。”

菊丫面色一凝,渐渐明白许福全要说什么了。

芙蓉县在钟县令治下,算是比较宽松,因为他不搭桥不修路,也就是……不广征徭役。

再者,民生税收也不是钟县令能干预的,压力不是他给的,收多少那是朝廷的事。

果不其然,许福全接着道:“听说你爷年轻时芙蓉县有个刘县令,就喜欢乱修路搭桥,真正用得到的村子没管,全绕着官道修。”

“那会儿广征徭役,一家必须至少出一个成丁,是要在衙役的监督下签字画押的,压根逃不了。”

“你太爷就是那会儿修水库给身体泡坏了,后来带我读了两年书人就撒手黄泉了。”

想到这里,许福全还唏嘘不已。

要说他在这古代最怕什么,一怕打仗,二怕徭役,三怕遭灾。

现在要换新县令了,也不知道这芙蓉县会不会换一片天。

菊丫听着也后怕,忙道:“那不是有以银代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