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 2)

大炎的读书人皆认为,心有浩然正气,为苍生治理天下,顺从天意,传道授业,故而可凝聚文气。

治理天下,可为官造福一方。

传道授业,可作诗授课,设立书院,福荫照耀后人。

儒道一脉,没有醍醐灌顶,也无法直接传承,需自己领悟,明白自己今生,为何而活,这叫做立命。

所以儒道大能死后,他的精气神,将化作浩然正气,守护在天地之间,这便是读书人的大道。

文渊阁之中。

文气灌顶,冲破桎梏,陈恪感受到体内充斥着澎湃无比的金色文气,灌输在自己肉身之中。

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打通周身气脉。

读书人儒道在下七境想更进一步,有三种办法,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半段,指的就是这个过程。

大炎针对每年的新进士举子,都要录文曲门唱名,沟通天地,作用就在此处。

最后一种,则是悟道立命。

像陈恪这种,悟道立命,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放眼武,佛,道三家,把对内修行做到如此地步,即使是佛家,也比不上儒道的炼心,他们更提倡解惑,众生平等,功德学说。

佛道的禅定,练气士的炼气,悟道的外劲,都是从外部找问题,最后回归到修士体内。

反观儒道的养身、行卷、明心、立命,都是对内自省。

胸有浩然正气,点墨可退万敌,则妖魔不可侵,大儒一篇经文大作,可让万千妖魔无法踏入边境一步。

皇宫之中,上上下下,没有一人不在关注这一道冲天异象。

那些天空上的文字仿佛金科玉律,是不可磨灭的大道。

屹立百年的文渊阁上空,宛若星辰照耀,美轮美奂。

宫中留守的翰林院侍读,目瞪口呆的望着天空,声音颤抖道:“此方天地认可了这条大道,天地共鸣啊!百年难遇的天地共鸣!”

“是何人在悟道立命?”

皇城之内,盛京书院不少学子皆是抬头望着皇宫方向,惊愕不已。

“大庇天下寒士,这是要人人如龙,这怎么可能?这到底是什么道!”

然而天空的异象还不止如此,只见天空之上,文气凝聚成一只玄鸟的虚影,在天空翱翔高啼。

“文运玄鸟?!这是祥瑞!这大道不仅有天地共鸣,还有文运加持!恐怖如斯!”

世有气运,有龙运,武运,亦有文运,有些人一生下来,便有大气运加身,天降白鹿祥瑞择主,或是蟒雀随行,紫霞千里。

玄鸟乃是文运一途的象征,有玄鸟汇聚,意味着此人的大道得到了天地的加持,是被看好的!

外则立身,内则安命,心中明道,铮铮铁骨,富贵不能淫。

盛京书院有不少人都是有功名在身,自然读过典籍。

上古诸子百家,那些开辟新学的大贤大能,立下冲天之命,开创时代显学新道,写出创世巨著,甚至可以做到白日飞升,立地成圣。

只是他们怎么都想不到,今夜立命之人,居然是他们当初赶出书院的那个寒酸秀才。

单是一次立命,就已经能引发天地异象,文运加身,若是他的大道和想法能够在朝堂实行,付诸行动,昌盛大炎,开辟新学,那日后的地位将会达到一个恐怖的高度!

换而言之,这位学子的未来不可限量!

乾元殿,龙塌之上是一位气息垂危的帝王,周围摆满了七星灯阵,以维持续命之法。

看向窗外金光,永安帝苍老的脸上闪过欣慰之色。

三教气运已出其一。

朕倒是越来越期待。

到底谁能汇聚三教之力。

齐府之中,烛火如昼。

齐行砚正和女儿讲经论道,结果就看到天空的文气异象,以及出世的文运玄鸟,面色微动:

“这是立命?”

齐暮雪见此一幕,也很震撼,奇怪道:“父亲,您是书院大儒,平日里教过的君子儒士也有不少,可为何此人立命能发出这般大的动静。”

齐行砚轻笑一声,抚须道:“你看过的典籍虽多,但对于一些悠久的古籍,看的还是不够,寻常人悟道,悟了就悟了,此人既然能牵引天象,说明是开辟大道,推陈出新,上一个牵引天象的人,如今可在儒庙之上坐着呢。”

齐暮雪似懂非懂道:“父亲说的应该是理圣吧。”

齐行砚微微一笑:“安得广厦千万间,居然有如此胸襟,颇对老夫胃口,到底是何人,老夫想见上一见。”

言毕,起身前往皇宫。

大手轻轻一挥,水墨波纹宛若流云天河,呈现在眼前,他顺着水墨长河,冲天而去。

巴蜀之地,洛川书院。

书山大殿巍然耸立,漫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