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旧媳16(1 / 3)

翻译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参赛者们战酷暑、抢时间,在赛制规定的3天以内把翻译好的稿件都返回到了书局。

接下来就到了初赛评审时间。

“小宁,你就要就走吗?”周学长拉住了姜凌宁,问道,“你也一起来看看评审的情况吧。”

这次报名的参赛的有六百多人,最少的少年组也有两百多人报名。

为了能够快速出结果,姜凌宁在教授的帮助下请了包括周学长在内的,一共十名高年级同学帮忙做初审,最后在初审评优的人里面由教授选出各自分组里最优秀的十位选手进入半决赛。

“我在学校成绩就一般,你们才是专业的。”姜凌宁笑着摆摆手,“我就是来为大家服务的,如果缺什么就跟伙计们说。”

初审姜凌宁找了二十多人,为了提高舒适度,她直接定下了公园旁一家茶局的二楼,全天候为大家供应餐食。

对于姜凌宁的信任,周学长有些意外:“你要不在,一会儿出什么事儿怎么办?”

“大家就是看看稿子打个分,出不来什么事。”姜凌宁说,“我在这里大家还不放松呢,影响比赛的公正性。”

一群学生能出什么问题,何况还有陶之时让人换了便装守在现场。

又客气了几句,姜凌宁下楼叫黄包车直接离开了。

这次比赛主要的目标都超额完成了。

书局招牌已经打响了,现在是街上客流量最大的书坊;参赛者的信息也都收集到了,等整理出来就送到自己人手里,而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团结和动员这些精英投入到爱国运动中去。但那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而她眼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黄包车很快就把她送到了报馆楼下。

上楼见到汪主编一个人在单独的办公室,姜凌宁进去顺手锁上了办公室的门。

“小宁来了呀,我以为你今天会忙得晕头转向呢。”汪主编安排了记者全程报道翻译比赛,自然知道比赛的进程,可看着姜凌宁面色凝重,心里有些不安,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主编,你应该有很多作家朋友在广州吧?”

汪主编笑了笑:“还是认识一些人的。”

“您还记得几年前的‘四一五红色运动’吗?”

姜凌宁提到的这场历史上有名的迫害行动,前后逮捕了两千多人。

汪主编脸色也变了,他皱着眉,轻声询道:“信息可靠吗?”

姜凌宁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只是说“宁可信其有”。

几天之后,一场毫无征兆的“清党”行动在凌晨展开了,但让反动者感到奇怪的是,这次大搜捕并没有抓到名单上的主要人员。

名单上的这些人就像凭空消失一般,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

顺利传递完了信息都姜凌宁,又把精力放回到了比赛上。

预赛的结果全部出来了,五个组别分别选了十人进半决赛,最后会在这十人中再选出五人角逐最后的一二三名。

看到林郁的名字出现在半决赛的名单里,姜凌宁并不意外。

林郁十六岁就去了德国,毕业后又在法国学习了两年,如果不是心系祖国,或许并不会这么早踏上归国的路程。

学识和能力都具备的人不可能进不了半决赛。

按照上一世的故事节奏,林郁会在这次清洗运动中看清楚国民府的做派,开始对民国府产生怀疑。

而这一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人的变本加厉,和民国府的消极不抵抗策略。

林郁彻底转变了,积极投入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中。

期间林郁参加各种活动,发表各种文章宣传抗战。

夏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相遇的,双方有相同的社会责任感,又有相似的逃离父母的包办婚姻的经历,于是最终走到了一起。

而原身在这个时候才投靠到了林家不久,长时间的流离转徙,让那个无依无靠的原身看上去狼狈不堪。

但是现在姜凌宁出现后,时间和主线节奏也发生了变化。

姜玥和林郁订婚了,夏可也会因为这次翻译比赛和林郁提前相遇。

“陶大哥,让你帮我找的戏法师准备得怎么样了?”姜凌宁灵巧一笑,“箱子没问题了吧?”

原来在比赛开始之前姜凌宁让陶之时帮忙找一名戏法师,也就是后面所说的魔术师。

民国时期留学归来有本事的人也不少,为了确保林郁能够进入最后的决赛,姜凌宁准备在抽签的时候动手脚——林郁在特质的抽签的箱子中肯定是拿到他熟悉的作品。

如何保证林郁熟悉?

之前去林家做客的时候,姜凌宁在参观林家书房的时候,已经暗自记下来了。

陶之时微微皱了眉头,说道:“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