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重编工作(1 / 2)

电脑屏幕前,楚辞不断的敲打、删改着文字。

由于福尔摩斯系列第一部的故事《血字的研究》创作年代太过久远,原文的故事节奏已经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快速阅读习惯,因此楚辞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在对故事内容进行一场外科手术式的重编。

对于世界级的著作进行故事重编,这并不是拍拍脑子就能简单完成的工作,要让故事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又要让故事内容不能偏离原作内核,这就十分考验执笔人对于原作故事的理解以及文字重构功底了。

当然,对于楚辞来说这项改编工作倒也不算毫无头绪,在地球上福尔摩斯系列文学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人们对于福尔摩斯系列故事的各种重新演绎和重编可谓是多如牛毛,有文学作品也有影视剧作品,而这其中最广受人们好评的是是两部影视作品——一部是上映于2009年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电影,而另一部则是上映于2010年的系列电视剧《夏洛克·福尔摩斯》。

相比起算是同人作品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改编要更加的贴近原著,所以在这一次对于《血字的研究》的改编中,楚辞更多的参考了电视剧《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情节。

相比起福尔摩斯系列原作,《夏洛克·福尔摩斯》将故事的整体背景从地球十九世纪的英国伦敦移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繁华大都市,楚辞也参考这一改编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新世纪的蓝星。

这样做的好处是故事中的世界观背景更加贴近现代蓝星人的生活,方便读者更加容易的将自身视角带入进去,而且仅仅是世界观背景的改动也不会对故事案件的核心造成太大的影响。

当然,楚辞也并不会将故事内容完全按照电视剧来进行改编,更准确的说是结合电视剧的一些设定对原作进行重构。

除此之外,新世纪世界观的设定对于一些读过大侦探波洛系列的书迷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些懵,毕竟楚辞曾在大侦探波洛系列故事的结尾中安排福尔摩斯出场到波洛的墓碑前吊唁过,而波洛生活的时代是上个世界初——关于这一点楚辞也想好了解释。

之前波洛系列结局中安排福尔摩斯出场的章节本来也算是外传故事,对于故事本体没有任何影响,比起剧情交代更多的算是一种打破角色、读者与作者之间第四面前另类的故事预告,或者说彩蛋,故事与故事之间世界观是否有联系并不重要,这样的手法无论是在地球还是在蓝星,在文学界甚至影视剧作品中都可以说是很普遍存在的,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袁华出现在了《西红柿首富》中。

所以新世纪的背景设定对于读者们来说并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和波洛系列故事一样,楚辞将福尔摩斯的故事设定在了蓝星新世纪的欧罗大洲,故事开篇和原作一样,都是以华生医生的视角来进行展开的。

故事开篇华生医生就用日记式的视角讲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

华生医生全名约翰·H·华生,时年三十多岁,年轻时曾在军队中服役担任军医,后在伊兰国战场受伤而退役,退役后华生医生患上了一定程度的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精神疾病让华生长时间处于精神紧绷状态而无法放松。

退役后华生医生来到了一座大都会居住,由于脱离社会太久很难适应现在的社会节奏,再加上日常开销,华生医生的退役保障金很快就花光了,面对经济上的窘迫,华生医生只能下定决心从现在居住的公寓搬出去,搬到一个居住条件相对还算舒适且租金没有那么贵的房子中,因此现在找房子成为了华生医生的眉前之事。

而就在此时华生医生意外遇到了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友,此人名为迈克·斯坦福,曾担任过华生医生的助理,老友相见二人免不了去喝上一杯。

在酒杯相碰之间华生医生向老友讲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经历,在听完老友的遭遇以及正在寻找房子的事情之后,斯坦福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说来也是凑巧,今天你是第二个对我说要找房子的人了。”

华生医生好奇道:“第一个是谁?”

“是一个在医院化验室工作的。今天早上他还在唉声叹气,说他找到了几间好房子,但是租金很贵,他一个人住不起,又找不到人合租。”

华生道:“好啊,如果他真要找个人合租的话,我到没准正是他要找的人,我觉得有个伴儿比独自一人住要好得多。”

在斯坦福的介绍下,华生医生跟随斯坦福一同前往了医院见到了那个想要合租的人——夏洛克·福尔摩斯。

华生医生和福尔摩斯的初次见面的画面并不算十分的美好,因为等华生和斯坦福见到福尔摩斯时,对方正在解剖室里抽打一具尸体。

看到这一幕华生医生都惊呆了,之前斯坦福曾和他说过这位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个古怪的人,起初华生医生还不曾相信,但如今亲眼所见华生医生却已然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