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北京一夜(1 / 2)

“传统音乐......”

楚辞家中,坐在书房电脑前把玩着钢笔的楚辞忽然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因为就在这一刻,对于这个七月榜的主题,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就像之前说的,传统可以概括很多东西,精神、制度、风俗、艺术。

但时代是在进步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表达方式,传统也是在跟随着时代而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夏国人在谈及传统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发扬传统,而不是复刻传统。

真正的传统是要不断向前进的。

想到这里,楚辞当即打开了系统商城,短暂的寻找过后,楚辞要寻找的那首歌终于出现在了楚辞面前——《北京一夜》。

又名,《one night in 北京》。

这首歌在楚辞的前世的地球上,对于很多年纪不算大的年轻人来说,看到歌名的一瞬间一定会愣一下。

《北京一夜》?《one night in 北京》?这是什么歌?怎么没听说过?

当然,对于没听说过的年轻人来说,这也并不怪他们,因为《北京一夜》这首歌最早首唱于1992年,由担任歌手的陈升谱曲,陈升、刘佳慧共同填词,距离楚辞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了。

当然,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这首歌并没有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相反随着时间的沉淀,这首歌的早已经成为了经典中的金曲。

现代流行乐中,很多人都喜欢国风、古风这一类型的音乐,依靠着互联网的盛兴,国风、古风音乐在大众之间逐渐形成了相当大的受众规模,一些优秀的国风、古风地下音乐人即其作品也随着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兴起以及音乐软件的开放而逐渐的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之中,红极一时。

而在这诸多的国风、古风音乐作品之中,有一种延伸出来的分支类型尤其受到听众的喜欢,这个类型被听众称之为“戏腔”。

所谓“戏腔”,如表面意思,即指通过在音乐中曲艺戏剧的演唱的演奏、演唱方法,从而达到一定的演唱效果。

因其浓厚的文化特点,以及流行与传统碰撞所带来的异常优秀的化学反应,戏腔歌曲也成为了国风、古风类别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类型。

戏腔歌曲最红火的时间是在二十一世纪10年代,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最早将戏腔元素运用到流行乐之中的歌曲正是1992年发行的《北京一夜》!

《北京一夜》一共发行过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1992年由原唱陈升所唱的版本,收录于同年专辑《别让我哭》中;第二个版本为作词人之一的刘佳慧翻唱的版本,发行于1993年,收录于专辑《自己就是自由》之中。

前两个版本虽然经典,但却并没有让该歌曲真正的火起来,再加上原唱陈升的一些逆天言论遭到了封杀,因此在大众之中,前两版的知名度并不算太高,真正让该曲火遍华夏大江南北的,是十多年后二十一世纪初的第三版,由信乐团主唱苏见信所翻唱的摇滚版本。

信乐团所翻唱的《北京一夜》是三版之中最有力量最令人新潮迭起的版本,也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版本。

当年,因其奇特的戏曲与现代流行摇滚的结合方式再加上意境深远的歌词,该曲一经发布便火遍华夏大地,成为了街边理发店、音像店,以及许多人MP3播放列表中的常客,造就了一代人的经典。

如今,恐怕没有比这首歌更适合七月份的主题榜的了。

既然下了决定,楚辞也不再浪费时间,当即购买了歌曲的全部曲谱内容。

楚辞所购买的是信乐团所翻唱的第三版,相比其他两版,这一版也是最合适的一版。

随着购买完毕,很快歌曲信息便全部钻入楚辞的脑海中。

闭目稍微检查了一下曲谱内容,确定没有什么问题之后,楚辞立刻开始了谱曲的制作。

半小时后,信乐团版《北京一夜》便变成了完整的曲谱文件出现在了楚辞面前的电脑上。

有了谱曲文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去录音室将其导入设备,然后开始歌曲伴奏的录音,然而楚辞却卡在了这一步......

原因很简单——楚辞不会唱戏。

倒不是说非得会唱戏才能唱戏腔,戏腔只是对戏曲演唱方式的一种模仿,毕竟这是流行乐而不是真正的戏曲。

但同样的,既然要戏腔演唱,那么懂得戏曲的演唱方式自然还是会加分很多的。

在歌曲方面对自己一向严苛的楚辞自然是想要尽可能的追求完美的,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想要用真正的戏曲演唱方式来结合流行乐的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所以,对于楚辞来说在录制歌曲之前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学唱戏。

戏曲唱腔作为一种专门的技能在系统商城自然也是有售卖的,然而戏曲演唱的技能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