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1 / 2)

关山越 风信舟 1358 字 10个月前

正德二十四年春,燕国政局巨变。

燕国最受宠的小皇子溺水而亡,正德皇帝罢朝七日。宰相梁嵩于德阳殿外代百官上表,召三皇子燕恒入京受封。

燕国皇室子息繁荫,有四位皇子,一位公主,偏那皇子中多不成气候。

长皇子燕谨资质平庸、无有手腕。

二皇子燕琦幼时患病,心智痴傻如七岁顽童。

三皇子资质最佳,但却自幼体弱,出行不便甚至要借助轮椅,皇帝也不喜这个儿子。好在燕恒似乎无心朝堂,常年纵情山水。三年前更是辞京远游,远离权争。

四皇子虽小,但幼而卓颖、资质不凡,深受皇帝喜爱,本是公认的储君之选,但如今却突逢变故,还未及冠就溺毙而亡。

如今看来,仅剩的三位皇子中,也就只有长皇子燕谨和三皇子燕恒有力一争。

太极殿上百官早已列奏,那正德皇帝斜斜坐在龙椅上,眼神有些涣散,该是这些年丹丸之效,让他身体越发空虚。

忽听太监高奏。

“三皇子燕恒入殿~”

百官齐齐回身望去,随着那梨香木门缓缓拉开,灵鸢推着轮椅在外等候。

燕恒换了一身玄色朝服,戴一玉冠,虽显风流但却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脆弱感。

皇帝百无聊赖地抬抬手,便立时有大太监上前替过灵鸢,将他推进大殿。

梁嵩如今已是满头银色,同三年前比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岁,却依旧威严不减。

他率先朝燕恒一拜,百官中虽有好些人不大情愿,但还是跟着梁嵩拜了一拜。

如今这燕国朝堂似是已被梁嵩架空,朝中多数人不是他的门生子弟,就是其党羽。偏那梁嵩的独子梁熙和执着笏版冷眼看着百官作秀,他梁家父子在朝中已成水火不容之势。

可惜那老子是几十年的宰相,儿子却只是个大理寺卿。纵然不对付,但也是老子压着儿子一头。

燕恒倒不在乎朝堂上这般暗流涌动。

“儿臣拜见父王,这三年游历未能在父王身边尽孝,儿臣惶恐。”

正德帝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轻轻哼了一声。那大太监领会了意思,便将准备好的圣旨取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第三子禀资奇伟,赋质端凝。特封尔为宁王,予册予宝,宜敬宜承。并赐临川梁氏族女郑凝霜为宁王妃,钦此。”

“儿臣领旨。”

此旨一出,百官皆是一惊,看来这宁王要乘风直上了。

这郑凝霜虽然是郑氏的孤女,但她母亲却是宰相梁嵩的亲妹妹梁华。

如今她随母亲在临川族居多年,被梁嵩视若己出。

若是这桩婚成了,怕是未来大燕的天子也要非这宁王莫属。可以说封王并无紧要,这赐婚才是重点。

如果他燕恒没有宰相梁嵩的支持,那他到死也不过是个不受宠的皇子。

说来也怪,正德帝四位皇子中,只有燕恒一直没有封王,民间都传皇帝极其厌恶这个儿子,但厌恶的缘由却说法不一。

有人说那燕恒的母妃周氏来自民间、出身不正,虽得了皇帝一时的喜爱,但却终不能长久。

只有宫中老人知道,那小周妃入宫八月便诞下龙子,是为燕恒。当年宫中议论纷纷,就连太后都曾怀疑这个孩子血统不纯。

可那时的正德帝却是极为宠爱小周妃,他一怒之下将传言之人全部砍了,甚至还与太后撕破脸皮,这才保下燕恒。

但帝王之爱终有期限,没过几年,他又纳了几位妃子,此后便冷落了小周妃,连带燕恒也极为不喜。

不过这些都是前话了,如今燕恒既有了封号,又攥稳了梁家的亲事,在三位皇子中已是尽占先机……

谁料燕恒接过圣旨后,竟又从袖中取出一册账本递给那太监呈送,正是灵鸢从那户部尚书秦菽处取来的贪污罪证。

正德帝看罢当场大怒,当场罢免了十多位官员,并诛没九族。

而巧的是,这些官员多是与梁嵩政见不和之人。梁熙和虽然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但事发突然,他没有证据,也只得先忍下一气再做打算。

……

灵鸢还在太极殿外候着,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里有几分莫名的熟悉,就仿佛她曾来过一般。

但细细一想又觉得实在荒谬,她是公子在难民中捡来的,又何时能有机会见过这些金瓦朱墙呢?

正有些百无聊赖时,那高大的殿门却忽然拉开,百官鱼贯而出。灵鸢踮着脚在人潮中寻找自家公子,却忽然被哪个不长眼的一撞,脚底不稳整个人便向后栽去。

“小心。”

一只手将她的背撑起,灵鸢这才稳住身形。

“谢…”

她谢字还没说完,却忽然瞥见那人腰间系着的一枚青色玉佩,骤然心头一紧,接着便觉浑身经脉逆行,仿佛有无